這個星期天,天氣還算涼爽,好像還滿適合出遊的哩!!!!
爸爸不想跑太遠,他說就到附近走走就好,我想來想去...不是是屏東就是台南囉...
所以,小鮪魚一家人再度造訪了台南四草的大眾廟。
上次到四草大眾廟這裡來是超級炎熱的豔陽天啊.....
為了不被曬成肉乾,我們沒有搭竹筏遊綠色隧道,不過..今天就是特地為了這綠色隧道來的....
導覽的ㄚ北說..先排的先贏啊!!! 我們一定要搶到最前排的座位,第一排沒有障礙物擋住,風景最好咩~
準備出發囉~~
四草是紅樹林的故鄉!!紅樹林的種類數量居全國之冠,大眾廟後方的竹筏港,原是台灣第一條
人工古運河,沿途可以看見全國僅有的四種紅樹林(五梨跤、水筆仔、欖李、海茄苳) 還有土沉香、
台灣海桐等百年老樹群。
↑ 五梨跤 ↑ 水筆仔
↑ 欖李 ↑ 海茄苳
土沉香它的汁液具刺激性,如果沾到皮膚會紅腫,如果揉入眼睛..會給它瞎掉啊!!!!
切記!!切記!! 千萬別去碰觸到它啊~!!!!
兩旁的樹...倒影在河面上,看起來像不像一枚唇呀~!!!!!
四草除了紅樹林還有濕地,所以..少不了招潮蟹和彈塗魚。
↑ 招潮蟹
招潮蟹(屬名 Uca ,屬於沙蟹科)最大的特徵是大小懸殊的一對螯,擺在前胸的大螯像是武士的盾牌。
在英文裡頭,牠被稱之為"fiddler crab",因為兩隻螯也像是小提琴一樣。
只有雄蟹擁有一隻大螯,雌蟹的兩隻螯都是很小的。招潮蟹會做出舞動大螯的動作,也因此而被稱
之為招潮蟹。這個「招潮」的動作,目的是用大螯威嚇敵人,或是求偶。
所以也被叫做"Beacon crab"或是"Calling crab"。此外,招潮蟹特別引人注目的,
還有一對火柴棒般突出的眼睛。
↑ 彈塗魚
彈塗魚(Common Name: Mudskipper)
它們全身似泥澤色調的灰褐色,並佈滿深色的斑紋,特大的胸鰭肉質化,適於泥澤的爬行,身體修長,
尾部扁平。能用濕潤的皮膚和鰓室中的水分呼吸,能夠適應半水半陸的潮間帶環境,棲息於河口水域、
沼澤及泥灘,在泥下建造由兩條垂直地道構成的洞內居住。在繁殖季節時,雄性的彈塗魚會豎起背鰭,
吸引雌魚,成功後會鑽入地道。
這張照片裡除了招潮蟹還有彈塗魚ㄛ,你找到了嗎..??
招潮蟹、彈塗魚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。